目的 探讨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乳腺癌化疗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术(IJVC)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5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行IJVC的12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7月至9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行IJVC的12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操作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HFMEA模式,通过组建管理研究团队、对乳腺癌化疗患者IJVC流程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并对方案进行优化。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改进后(实验组)行IJVC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变化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非“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及保留导管期疼痛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穿刺针误入动脉、神经刺激症、导管相关感染事件、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Dibutyryl-cAMP纯度05);两组患者IJVC术后的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高于实施IJVC前,但实验MS-275核磁组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运用HFMEA模式优化乳腺癌化疗患者IJVC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不良Anal immunization事件发生率,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行IJVC术后的不良情绪并提高整体满意度。
基于云随访平台的慢病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云随访平台的慢病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云随访平台的慢病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Docetaxel作用握情况、疾病管理能力及预后点击此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疾病知识评porous biopolymers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血压值、心功能评价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总评分及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收缩压、舒张压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云随访平台的慢病管理将有助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提升,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预后。
脂联素、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背景 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导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更多有效预防与治疗CHD的方法对于患者及社会而言意义重大。脂联素(adiponectin,APN)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力。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具有促炎作用,可使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扩大,影响冠心病的病程。目前APN在CHD中的表达仍有异议,且APN与PAF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对CHD患者外周血中APN及PAF水平的检测,探讨CHD与APN及PAF之间的相关性,评估APN联合PAF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1.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因胸痛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185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12例,女性73例。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15例)和对照组(70例);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冠心病组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6例);又根据造影结果中冠脉狭窄支数分为单支(40例)、双支(38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并采用Gensini评分来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2.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等;抽取空腹静脉血对空腹血糖(FPG)、血脂等常规生化项目和APN、PAF进行检测;PAF的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APN的检测应用胶乳免疫比浊增强MLN4924体内实验剂量法。3.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之间血清中APN、PAF的水平,来探讨二者与CHD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估二者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1.冠心病组的TC、LDL、FPG、CRP、SBP、DBP、PAF水平高于对照组,APN及H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APN的水平: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水平: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APN水平: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水平: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PN与FPG、TC、HDL、LDL、CRP、SBP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1,-0.148,0.257,-0.149,-0.selleck Adavosertib451,-0.164 P<0.05)。PAF与FPG、TC、LDL、CRP、SBP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64,0.400,0.402,0.441,0.174 P<0.05)。APN与PA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74,P<0.001)。5.APN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483,P<0.001);PAF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46,P<0.001)。6.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选出的冠心病相关因素有FPG、TC、HDL、LDL、高血压、SBP、DBP、APN、PAF;再将这些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设置冠心病为因变量获得回归方程,参数显示APN为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SBP、PAF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7.以APN、PAF为检验变量,CHD为状态变量来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APN、PAF的AUC分别为0.859、0.937。计算约登指数后Hepatocelluar carcinoma得出APN最佳临界值为9.80μg/m L,同时敏感性为67.8%,特异性为94.3%。PAF最佳临界值为8.48 ng/m L,敏感性为84.3%,特异性为92.9%。二者做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98.6%。结论血清APN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AF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二者可作为反映冠脉病变程度的有效指标;APN及PAF表达水平对CHD有预测价值,两因子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运用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抽选至本溪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以及对照组(32例)。2组西医治疗均严格遵循冠心病二级预防标准selleck Dibutyryl-cAMP用药,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中药制剂fetal immunity。观察患者治疗BAY 73-4506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CCS分级、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严重程度、硝酸甘油应用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积分数均较研究开始时降低(P<0.05),而治疗组积分数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心绞痛疗效方面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状态改善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合并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紫花前胡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
探讨紫Hepatic metabolism花前胡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diABZI STING agonist试剂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Pidnarulex半抑制浓度e,Akt)通路对结直肠癌HT29、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分别用紫花前胡素(10、30、60、90 μmol·L~(-1))对HT29和HCT116细胞进行干预处理,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紫花前胡素对HT29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通过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作用;通过划痕实验法检测细胞的划痕愈合面积;通过Transwell迁移法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Bax)、肿瘤抑制基因p53、PI3K和Akt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紫花前胡素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力和集落数量,促进细胞凋亡,使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同时,紫花前胡素能抑制细胞划痕愈合及迁移能力,明显下调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此外,紫花前胡素能显著下调PI3K、Akt蛋白表达并上调p53蛋白表达。综上,紫花前胡素可能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
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及乳房美容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乳房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采取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活动度、预后状况以及乳房美容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确认细节,腋窝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后伸、外展、屈曲度均较术前减小,但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外旋GW-572016供应商、内旋、后伸、外展、屈曲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体象、性功能、性愉悦、对未来的看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房症状、上肢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sociology medical组患者乳房美容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有创伤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优点,可以促进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乳房美容满意度较高。
毛酸浆内酯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毛酸浆活性购买Laduviglusib成分毛酸浆内酯(PPB)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法)检测PPB对MCF-7细胞及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考察PPB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MTT法考察泛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PPB诱导MCF-7细胞死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考察PPB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7/8/9、Cytochrome c、Bax、Bcl-2、Fas及breast microbiomeFADD的表达水平。[结果] PPB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生长,且对hPBMC无明显细胞毒性;PPB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克隆形成;PPB处理后,凋亡特征性蛋白PARP、原型Caspase-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而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7显著增加;同时内源性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9、Cytochrome c表达量显著上调,而Bcl-2及Caspase-9原型形式显著下调。外源性凋亡相关蛋白Fas、Cleaved Caspase-8及FADD表达量上调,更多而Caspase-8原型形式显著下调;加入Z-VAD-fmk可显著逆转PPB诱导的MCF-7细胞死亡。[结论]毛酸浆活性成分PPB可以诱导MCF-7细胞发生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
非配体依赖的EphA2通过增强PRMT1介导的SOX2甲基化促进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根据WHO的数据显示,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并且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全球肺癌的15%,其恶性程度极高,预后不良。小细胞肺癌在治疗早期对化疗敏感,但极易出现化疗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在临床治疗上,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亟需阐明其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靶点。研究目的肝配蛋白A型受体2(EphA2)是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形态、黏附、运动、增殖、存活、分化等;并且其激酶活性对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前期研究表明EphA2与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通过免疫共沉淀、串联质谱技术寻找与EphA2结合的下游信号分子,发现PRMT1不仅与小细胞肺癌耐药性相关,还与野生型EphA2相关,但PRMT1与EphA2之间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P817H突变型EphA2对耐药性的影响依然不明确。本课题将进一步探索EphA2与PRMT1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它们在小细胞肺癌耐药调控中所起的作用,为后续开发EphA2-PRMT1通路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及内容1.分别通过免疫印迹试验等分别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和临床样本中验证EphA2与小细胞肺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2.在小细胞肺癌敏感株H69和H446中分别过表达野生型EphA2、A785S突变型EphA2、P817H突变型EphA2、Y930D突变型EphA2,在小细胞肺癌耐药株H69AR和H446DDP中下调EphA2的表达,通过CCK8、免疫印迹试验、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对比野生型EphA2和突变型EphA2对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性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影响。3.通过免疫共沉淀、串联质谱寻找出EphA2相互作用的下游信号分子PRMT1。通过免疫印迹试验、CCK8、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免疫共沉淀、GST pull down发现PRMT1与野生型EphA2直接结合增强肿瘤干细胞干性介导小细胞肺癌耐药。4.通过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发现,PRMT1可以通过与SOX2结合,并催化SOX2的第43位精氨酸发生甲基化,增强肿瘤干细胞干性介导小细胞肺癌耐药。5.分别用EphA2抑制剂ALW-Ⅱ-41-27和PRMT1抑制剂AMI-1处理小细胞肺癌耐药株H69AR和H446DDP,明确抑制剂对小细胞deep genetic divergences肺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影响,同时抑制剂联合化疗药使用,观察3-Methyladenine对小细胞肺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EphA2与小细胞肺癌耐药性密切相关。2.野生型EphA2增强肿瘤干细胞干性促进小细胞肺癌耐药,P817H为功能缺失突变。3.EphA2通过PRMT1介导小细胞肺癌耐药。4.EphA2与PRMT1直接结合。5.PRMT1与SOX2结合,并催化SOX2发生甲基化。6.抑制剂ALW-Ⅱ-41-27在体内以及体外抑制小细胞肺癌生Ferrostatin-1体内实验剂量长。结论野生型EphA2与PRMT1直接结合,PRMT1结合并甲基化SOX2,通过增强肿瘤干细胞干性促进小细胞肺癌耐药;EphA2是介导小细胞肺癌耐药的重要调控基因。
探讨叹息式咳嗽康复训练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效果及膈肌电图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究叹息式咳嗽训练应用于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对其咳嗽疼痛度和配合度的应Oncological emergency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5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咳嗽方法排痰护理,观察组53例给予叹息式咳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咳痰疼痛度:手术日、术后1、2、3d咳痰时疼痛VAS评分,咳痰能力,膈肌电图指标,术后无效排痰、低氧血症、胸腔积液、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侧、右侧膈肌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不张、胸腔积液、低氧血症、无效排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叹息式咳嗽训练对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进行干预,可提升患者咳痰能力PS-341细胞培养,提高患者自主咳痰力量,改善膈肌电图指标www.selleck.cn/products/cb-839,减少咳痰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咳痰积极性,减少并发症。
ALK激酶域耐药突变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应对策略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常见的致癌驱动基因之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在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中均取LGX818体内得了优异的治疗效果,然而患者最终会对TKI产生耐药性。获得性的分子生物学耐药,如ALK激酶域突变、ALK基因扩增和旁路异常激活等,是影响ALK~+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获得性的ALK激酶域耐药突变现已成为关注重点。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不断进步及普及,ALK-TKI的耐药突变谱逐渐清晰,并且获得性耐药可能是动态变化的。首先,第一代、第二代TKI治疗失败后继发ALK激酶域耐药性突变以单点突变为主。约20%Multiple markers of viral infections的患者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失败后出现耐药突变,以L1196M、G1269A、C1156Y和F1174L为主。第二代TKI(包括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布加替尼和恩沙替尼)耐药后点突变的发生率高达50%,且类型更丰富,例如G1202R/del、F1174C/V和I1171T/N/S等。相对于克唑替尼,第二代TKI对ALK激酶具有更高的抑制效果,可覆盖大部分的ALK耐药突变,但G1202R/del除外。研究发现,除G1202R是最常见的第二代TKI耐药性突变外,F1174C/L和I1171N/S/T分别是塞瑞替尼和阿来替尼的主要耐药突变,G1269A和E1210K是恩沙替尼的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其次,第二代TKI耐药后ALK双重突变和“脱靶”比例显著增加。第三代TKI劳拉替尼耐药后几乎均为复合突变,并且耐药程度更高。现已发现I1171N-双重突变及G1202R-双重突变谱,其中,G1202R+L1196M双突变显示出对所有ALK-TKI的高度耐药。此外,序贯多代ALK-TKI治疗进展后,原有耐药位点发生变化,野生型的比列升高,耐药机制可能更为复杂。目前,在克唑替尼耐药后,序贯第二代/第三代TKI可抑制绝大部分耐药突变。而第二代TKI治疗进展后,可通过序贯其他第二代TKI或劳拉替尼达到抑瘤效果。对于顽固性的溶剂前沿区域突变,劳拉替尼对G1202R突变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劳拉替尼耐药的L1198F突变及L1198F-双重突变对克唑替尼重新敏感。某些复合突变对第二代TKI敏感,如I1171N+L1196M和I1171N+G1269A突变,大部分复合耐药突变仍未发现有效的抑制剂。有新一代TPX-0131和NVL-655在临床前实验中以表现出优异的抑瘤效果,尤其是能够克服ALK复合耐药突变,但仍需要临床试验的验证。识别ALK-TKI的激酶域耐药突变谱,选择敏感且高效的TKI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获得性ALK激酶域耐药机制,系统综述了ALK基因背景与更多激酶域耐药的关系和ALK-TKI激酶域耐药突变谱和治疗策略。同时,肿瘤进展后的重复活检对于识别ALK激酶域突变以及选择最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