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且完成1年随访的11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Brief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血清CEA水平及乳腺癌组织Ki此网站SS-1、MMP-2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11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中预后Nirogacestat使用方法不良组26例,预后良好组8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EA水平、乳腺癌组织MMP-2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乳腺癌组织KiSS-1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般线性双变量Spearman直线相关检验,乳腺癌组织KiSS-1表达水平与MMP-2呈负相关(r=-0.327,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KiSS-1高表达可能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271,P<0.05),CEA、MMP-2高表达可能是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619、16.43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iSS-1、MMP-2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0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老年乳腺癌组织KiSS-1、MMP-2表达水平与老年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预后不良有关。
灵菌红素对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体外活性影响
目的 研究灵菌红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ADR增殖、周期、凋亡、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MCF-7/ADR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灵菌红素对MCF-7/ADR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SB203580DAPI染色检测灵菌红素对MCF-7/ADR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灵菌红素对MCF-7/ADR细胞蛋白caspase-3、Bax、Bcl-2表达影响。结果 灵菌红素可抑制MCF-7/ADR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另外,灵菌红素可增强阿霉素对MCF-7/ADR的抑制作用(P<0.05)。灵菌红素能抑制MCF-7/ADR细胞迁haematology (drugs and medicines)移,且呈浓度依赖性。灵菌红素能改变MCF-7/ADR细胞周期性分布,使其周期阻滞在S期,并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且与浓度以及时间呈依赖关系。2 mg·L~(-1)灵菌红素处理MCF-7/ADR细胞48 h,S期细胞比例增至35.3%,细胞凋亡率高达64.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菌红素可调控MCF-7/ADR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3、Bax,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灵菌红素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迁移、改变周期分布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灵寻找更多菌红素可以增强MCF-7/ADR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容量移位法保乳整形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容量移位法保乳整形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此网站月至2020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本部及其医联体分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女性,各41例。观察组患者行容量移位法保乳整形术,对照组行传统保乳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围术期指标、再次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2%比63.4%,P<0.0monitoring: immune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8%比29.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再次手术2例,对照组5例Lorlatinib小鼠,两组患者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比12.2%,P>0.05)。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病例,观察组有1例出现远处转移,对照组有3例,两组患者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比7.3%,P>0.05)。结论 容量移位法保乳整形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较传统保乳手术可改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不增加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Biodegradable chelator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selleckchem PR-171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CCRG 81045配制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09%,-0.41%)〕,局部漂移值在15~44岁呈平稳趋势,且约60岁之后局部漂移值>0;年龄效应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RR值为0.79~1.47),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RR值为1.08~0.90);以1955—1959年为对照组,乳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效应总体上有所升高(RR值为0.27~2.48),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RR值为0.78~1.06)后降趋势(RR值为1.06~0.44)。结论 中国女性1990—2019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乳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和队列效应占主导地位。
超声弹性成像在老年乳腺肿块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早期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在诊断老年乳腺癌和预测新辅助化疗(NAC)效果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良性病变患者治疗前及恶性肿瘤患者接受NAC治疗前后均行UE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UE诊断老年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UE参数[NAC前病灶最大弹性值(E_(max))、NAC 4周期E_(max)、NAC后E_(max)较NAC前E_(max)的变化率(△E_(max))]与NAC疗效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UE参数对NAC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50例老年乳腺肿块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28例(56.00%),其中导管原位癌12例(24.00%),浸润selleck激酶抑制剂性导管癌10例(20.00%),实性乳头状癌6例(12.00%);良性病变22例(44.00%),其中纤维囊性增生9例(18.00%),纤维腺瘤10例(20.00%),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4.00Gel Doc Systems%),乳腺腺病1例(2.00%)。50例老年乳腺肿块患者,其中UE评分为3分者25例(50.00%),4分者18例(36.00%),5分者7例(14.00%)。UE最终正确诊断出恶性肿瘤25例(25.00%),漏诊3例,漏诊率为6.00%。22例良性病变中UE最终正确诊断25例(25.00%),误诊3例,误诊率为6.00%。Kappa分析显示,UE诊断乳腺癌的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20,P<0.05),UE确认细节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2.14%,特异度为90.91%,准确度为86.00%,阳性预测值为92.00%,阴性预测值为80.00%;有效组患者NAC前E_(max)及△E_(max)高于无效组,NAC 4周期E_(max)低于无效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C前E_(max)、NAC 4周期E_(max)、△E_(max)预测NAC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649、0.820;3项联合预测NAC疗效的AUC为0.864。结论 UE诊断老年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对NAC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临床可推荐使用。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致病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用于治疗PD的药物主要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 B 型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抗胆碱能药等,缺少可Fungal bioaerosols以明确改善病Berzosertib理进展的疾病修饰疗法。在中医学的认知体系中,该病属本虚标实,总由肝肾阴损、气血不足,并与风、火、痰、瘀关系密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防治,对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处理,及对多巴胺能神经元(DA)的神经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其潜在的机制包括并不限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炎症、调节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本文主要根据PD的发病机制进行分类总结,系统阐述LY2157299 IC50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在防治PD中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PD的中药开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应激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保乳手术结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应激反selleckchem BIBW2992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联合腋窝淋巴清扫术(ALND),保乳组实施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CT、TNF-α水平呈显著升高JNJ-42756493化学结构趋势,保乳组TNF-α、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SLNB能显著改philosophy of medicine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品质,且引起的应激反应较小,临床安全可行。
氧化锌纳米颗粒对小鼠小胶质细胞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化锌纳米颗粒(Zinc oxidC59试剂e nanoparticles, ZnO NPs)对小鼠小胶质细胞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在ZnO NPs导致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ZnO NPs处理BV2小鼠小胶质细胞24 h, MTT法检测ZnO NPs对小鼠小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影响;LDH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L-1β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MGwww.selleck.cn/products/DecitabineB1、TLR4、RAGE、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ZnO NPs染毒24 h后,小鼠小胶质细胞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P<0.05),细胞培养液上清LDH活性升高,细胞内HMGB1、TLR4和RAGE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ate, EP)处理后,上述蛋白含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Caspase-1、GSDMD和GSDMD-N水平升高(P<0.05)human fecal microbiota,细胞上清液中IL-1β分泌水平增加(P<0.05),经EP处理后,这些损伤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 ZnO NPs可抑制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力,造成细胞膜损伤,且可能通过HMGB1/TLR4/RAGE信号通路的激活介导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的发生。
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60例乳腺癌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促进行为量表(HPLP)、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患者健康促进行为Berzosertib细胞培养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结果indoor microbiome:回收有效问卷157份,HPLP总分为(135.97±27.43)分,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低的前3个维度为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营养。MCMQ中面对、回避、屈服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sertib使用方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健康促进行为总分与面对呈正相关,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各维度面对、回避、屈服是乳腺癌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共解释变异量为22.3%(P<0.05)。结论:乳腺癌康复期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与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相关性,应加强对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关注,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树立康复信心,以促进健康行为建立,加快康复进程。
阳离子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成像治疗一体化应用研究
目的 构建阳离子脂质体-阿霉素纳米复合物(CLPs-DOX)并将其应用于癌细胞成像及治疗一体化研究。方法 本实验拟采用薄膜分散一锅法合成CLPs-DOX;利用电位分析仪、荧光分析仪、纳米颗粒追踪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分析CLPs-DOX的电位、荧光强度、粒径分布和癌细胞的成像效果;细胞毒性试验验证CLPs-DOX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能。结果 薄www.selleck.cn/products/lee011膜分散一锅法合成CLPs-DOpaediatric emergency medX效率较高,DOX装载于CLPs的荧光响应值在Triton X-100处理裂解后升高;DOX与CLPs-DOX的荧光峰值均在590 nm;当CLPs-DOX量为1×108个时,癌细胞死亡率达80%;CLPs-DOX能够高效进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并呈现出红色荧光。结论 通过薄膜分散一锅法合成了粒径分布良好、稳定性强、装载率高的CLPs-DOX复合物,具有高效杀伤乳腺癌MDA-Trichostatin AMB-231细胞和细胞成像的功能,为临床药物成像和治疗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