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色胺酮对小鼠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昆明(KM)种小鼠10只麻醉采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CX-5461临床试验,再取KM小鼠50只采用多次离心法制备洗涤血小板、制成悬液后分为对照组[1‰二甲基亚砜(DMSO)]、5μmol/L色胺酮组、10μmol/L色胺酮组及0.5 mg/L替罗非班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洗涤血小板(或PRP)悬液分别与对应药物孵育,再加3种激动剂[2 mg/L胶原、80 U/L凝血酶及5μmol/L二磷酸腺苷(ADPemerging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logy)],以台式缓冲液(或PPP)作空白对照,采用光比浊法检测3种激动剂刺激下对照组、5μmol/L色胺酮组、10μmol/L色胺酮组及0.5 mg/L替罗非班组小鼠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计算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荧光强度法检测2 mg/L胶原刺激后对照组、10μmol/L色胺酮组及0.5 SCH772984化学结构mg/L替罗非班组小鼠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TP)的释放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对照组、5μmol/L色胺酮组、10μmol/L色胺酮组及0.5 mg/L替罗非班组小鼠血小板中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PKB或Akt)、糖原合成酶激酶(GSK) 3β及蛋白激酶C(PKC)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原刺激血小板聚集时,5、10μmol/L色胺酮组及0.5 mg/L替罗非班组小鼠血小板的聚集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或P <0.01); ADP和凝血酶刺激血小板聚集时,5、10μmol/L色胺酮组小鼠血小板的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胶原刺激时,10μmol/L色胺酮组和0.5 mg/L替罗非班组小鼠血小板的ATP释放量较对照组降低(P <0.01);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后,5、10μmol/L色胺酮组及0.5 mg/L替罗非班组小鼠血小板中PI3K(p85)、Akt、GSK3β蛋白以及PKC蛋白底物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减少(P <0.01)。结论 色胺酮可以抑制小鼠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和PK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为了研发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的免疫学诊断试剂,试验将ASFV B646L基因克隆至pET-30a(+)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pETBMS-354825使用方法-30a(+)-p72,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的大肠杆菌,以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纯化的重组蛋白。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并检测单克隆抗体,以Western-blot及IF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并通过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Isotyping ELISA Ki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941 bp的B646L基因,并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a(+)-p72。诱导表达的Dehydrogenase抑制剂大肠杆菌在72 ku处出现目的条带,纯化后的重组蛋白p72在72 ku处出现目的条带。筛选出4种单克隆抗体2C7D8、2E6D12、3B10E3、4G5E6,其效价在1∶100 000~1∶500 000之间,且4种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真核及原核表达的p72蛋白。4种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亚型均为IgG2b,单克隆抗体2C7D8和4G5E6的轻链亚型为Lambda, 2E6D12和3B10E3的轻链亚型为Kappa。说明利用大肠杆菌表Communications media达系统原核表达ASFV重组蛋白p72及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是可行的。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记录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Elexacaftor体内实验剂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耗时、总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一年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总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为(131.25±3.25)min、(288.21±21.01)mL、(9.20±2.21)d,低于对照组的(162.16±6.94)min、(391.25±41.11)m L、(13.12±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38、9.981、4.585,P<0.05)。观察组一年总生存率为100.00%,和对照组一年总生存率的90.00%比较R428研究购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468)。观察组一年远处转移率为5.00%,和对照组远处hepatitis-B virus转移率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观察组一年局部复发率为5.00%,和对照组局部复发率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4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P=0.003)。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确切,可获得和改良根治术相似的效果,但可更好地降低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核分枝杆菌PE_PGRS29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Rv1468c基因编码蛋白PE_PGRS29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分析,Rv1468c基因相关信息从Genbank数据库中提取;运用ProtParam、Protscale、NetPhos、TMHMM、SOPMA、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预测分析PE_PGRS29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磷酸化位点、跨膜螺旋结构和二级结构并对其进行三级结构建模,PE_PGRS29蛋白的B细胞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使用BLAST、ABCpred和SYFPEITHI软件进行预测,PE_PGRS29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使用MEGA-X软件对PE_PGRS29蛋白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PE_PGRS29蛋白含有370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1375H2111N431O465S3,原子总数4 385,消光系数为9 970,280 nm处的吸光度为0.309;平均疏水性为0.199,为亲水性蛋白,第33selleck GNE-1401位氨基酸亲水性得分最高为-1.533,第51位氨基selleck酸疏水性得分最高为2.378。该蛋白性质稳定,α-螺旋(Hh)、β-immune stress转角(Tt)、β-折叠(Ee)和无规则卷曲(Cc)在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分别占21.89%、10.54%、21.89%和45.68%。综上所述,生物信息学分析PE_PGRS29蛋白为结核分枝杆菌表面稳定亲水性蛋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泛素化介导异种自噬清除密切相关。该蛋白含有多个T、B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结核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唑吡坦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中青年患者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中青年患者应用唑吡坦的疗效及其对有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3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酒石酸immune training唑吡坦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失眠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Roxadustat IC50日间功能障碍、促睡眠药物、睡眠障碍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内皮素-1(ET-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唑吡坦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中青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炎症状态和血管损CB-839抑制剂伤情况,且安全有效。
乳腺癌血行肺转移模型家兔血小板与凝血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癌血行肺转移模型家兔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取健康雌性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家兔左侧第3乳房乳垫注射VX2组织悬per-contact infectivity液,再经耳缘静脉注射VX2细胞悬液,构建乳腺癌血行肺转移家兔模型。观察42 d内家兔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监测体重和肿瘤大小,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PCT和凝血相关指标PT、APTT、TT、FIB及D-二聚体;实验终点ELISA法检测血清CD63、CD62P、TXB_2及血浆GMP-140水平;取肿瘤组织和肺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和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家兔乳垫注射VX2组织Puromycin化学结构悬液附加静脉注射VX2细胞悬液,能成功构建乳腺癌血行肺转移家兔模型,肺转移率100%,模型家兔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4~42 d内,PLT、MPV、PCT均明显增加;10~30 d内,PT、APTT、TT均明显缩短,且FIB、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血清CD63、CD62P、TXB_2及血浆GMP-140水平明显增高;模型家兔乳腺中肿瘤细胞增多、排列疏松、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可见肿瘤细胞团块伴出血、坏死。MK-1775说明书结论 乳腺癌血行肺转移模型家兔血液环境异常,表现为血小板活化和血液高凝状态。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择期行肝癌手术的120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41)和无并发症组(n=79),根据纳入患者selleck产品的CNRI得分将患者均分为T1、T2、T3组各40例。计算患者的GNRI并比较不同GNRI得分患者临床、实验室和手术资料的差异。运用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明确GNRI预测术后并发症的能力。结果 T1、T2、T3组GNRI得分分别为80.21~95.45分、95.55~104.55分和104.62~128.14分,3组体重指数(BMI)、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GNRI和BMI显著下降,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显著降低、甲胎蛋白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GNRI降低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0.85)。GNRI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81.0%。结论 GNRI是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判术后并发症,为临床提供借鉴,及时干预,Ceralasertib降In silico toxicology低术后并发症。
连续护理运用在乳腺癌保乳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本次试验将采用连续护理模Protein Expression式针对乳腺癌保乳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调研的时间方面,即2018年1起,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抽取此段时间内带到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患者7Vorinostat供应商2例,在分组前以盲抽的形式选择患者,采用连续护理模式(观察组,36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分析应用成果。结果 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上看,护理后的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9.30±4.90)分、(38.70±1.80)分,对照组则为(58.70±5.70)分、(59.60±3.30)分selleck抑制剂,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实施的护理措施更佳。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连续护理对患者SAS、SDS的评分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
基于LC-MS/MS分子网络的牡蛎共生菌Talaromyces sp.ML-3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寻找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新化学实体是现代药物研发的主要目标。高盐高渗、低温、低氧、低光照、寡营养的海洋环境造就了海洋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殊性,其结构新颖复杂、作用独特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还具有生长繁殖快、代谢易于调控的优势,可大规模培养实现工业化生产。随着海洋微生物培养和提取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兴趣与日俱增,从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挖掘新药或先导化合物成为现代医药领域一个前景广阔的策略和发展趋势。海洋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具有产生新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Talaromyces sp.ML-3是从青岛海域的牡蛎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共生真菌,本学位论文对其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大米、SWS、GPY、PDB、真菌1号这5种培养基分别对菌株ML-3进行小量发酵,筛选确定较优的培养基;对菌株ML-3进行大量发酵,发酵液经乙酸乙酯提取、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粗浸膏。发酵液粗浸膏经硅胶柱初步分离,得到各极性组分;再以1H-NMR谱和TLC示踪,综合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追踪分离纯化,并采用HR-ESI-MS、1D和2D NMR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及文献比对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1H-NMR谱和TLC显示,真菌1号培养基发酵有利于菌株ML-3产生较为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真菌1号培养基对ML-3进行大量发酵,发酵液经乙酸乙酯提取、减压去除溶剂得到发酵液粗浸膏约44 g,经分离纯化最终从ML-3发酵液粗浸膏中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被鉴定为emodin(1)、3-indolethanol(2)、ω-hydroxy-emodin(3)、(22E,24R)-8,14-epoxyergosta-4,22-diene-3,6-dione(4)和4-hydroxy-4-(4-methyl-5-oxocyclohex-3-en-1-yl)pentanoic acid(5)。其中,化合物1和3是蒽醌类化合物,化合物2是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4是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5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化合物6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确定。微生物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存在许多未被表达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而改变发酵培养基是激活沉默基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更好地挖掘Talaromyces sp.ML-3VE-822采购产生新和/或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本学位论文利用基于LC-MS/MS的GNPS分子网络技术构建菌株ML-3的5种培养基小量发酵产物和真菌1号培养基大量发酵液的常规分子网络和特征峰分子网络,进一步分析ML-3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真菌1号培养基小量发酵产物的节点分布广泛、且节点数最多,说明真菌1号培养基确实有利于菌株ML-3产生较为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与前期1H-NMR谱结果一致;一些节点簇为某种培养基所特有,表明培养基的变化确实对菌株ML-3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产生较大影响;利用“种子”节点及GNPS平台的搜库功能,从菌株发酵产物中共识别出10类66个化学成分Fungal bioaerosols,包括:蒽醌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多元醇类、聚酮类、萜类、环肽、甾体、苯甲酸衍生物。该研究结果为发现菌株的较优培养基、并揭示其次生代谢产物谱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菌株ML-3的真菌1号培养基大量发酵液中识别出9个蒽醌类化合物(含3个二蒽醌,6个单蒽核蒽醌),3个麦角甾醇类化合物以及其它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该结果为后续的导向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Talaromyces sp.ML-3能产生多种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的蒽醌和二蒽醌类化合物、环肽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都是极具潜力的药物先导化Baricitinib价格合物。由于GNPS光谱库数据有限及“种子”化合物较少,目前从ML-3发酵产物中只识别出少量的化合物,后续将以已识别出的化合物以及文献报道的Talaromyces属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作“种子”继续进行化学成分的识别,以期更全面地揭示菌株ML-3的次生代谢产物谱。GNPS分子网络不仅可以比较微生物不同发酵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的差异,筛选发现最优发酵条件;还可以实现天然产物分离的去重复化,后续将基于ML-3的真菌1号培养基大量发酵液粗浸膏的GNPS分子网络分析结果,进行目标化合物的定向分离。
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中青年PCI-32765溶解度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100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S63845小鼠》调查病耻感,收集手术方式、应对方式、婚姻状况等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调查中青年乳腺癌根治术后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共回收有效问卷92份,问卷有效率92.00%,病耻感总得分为118.92±10.76分;不同婚姻状况、是否乳房重建、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应对方式患者病耻感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子女、主要照顾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评分与病耻感评分呈负相关,年龄与病耻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乳房重建、婚姻状况、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应对方式、家庭月收入、社会支持评分(SSRS)是中青年乳腺癌根治术后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青年乳Modern biotechnology腺癌根治术后具有中度病耻感,受到是否乳房重建、婚姻状况、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