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renal biopsy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2018~2020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使用WHONET5.6统计其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按照感染发生后90d内疾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170例,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82.94%),女性占61.76%,中位年龄68岁。共分离出病原菌172株,以大肠埃希菌(44此网站.77%)和肺炎克雷伯菌(23.84%)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44.16%,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等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26.8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等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有1株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多继发于泌尿系统(44.71%),其合并有自主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感染类型,且女性多于男性(P<0.05)selleck合成。死亡组患者的血管舒张压、收缩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以及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比例均低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区(ICU)的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入住ICU病区,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其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院感防控和监测。

门静脉高压症的MDT规范化管理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给我国医疗带来沉重负担,SB431542细胞培养除肝脏移植外的治疗,包括药物、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均是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令人满意。目前国内外南或共识常常侧重单一的治疗方式,亟需合理、规范、个体化的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这也应是门静脉高压症MDT诊疗模式的最终目标。门静脉高压症的MDT诊疗方式需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肝功能水平、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脾功能亢进等)和当地医疗优势综合评估得出。对于急Humoral immune response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尽可能选用创伤小、止血效果好的治疗措施。既往有出血史或出血停止的患者应尽快完善相关评估并提请MDT讨论以选择下一步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上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可应用药物、内镜治疗,外科预防性治疗是否能使患者获益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支持。微创外科是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内外科联合治疗可能会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患者出血风险DS-3201价格和改善长期生存。

黄连荷叶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连荷叶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medical informatics尿病(T2DM)湿热中阻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肥胖型T2DM湿热中阻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0.5g/次,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荷叶方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对www.selleck.cn/products/Fulvestrant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等代谢指标及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清脂蛋白相关寻找更多磷脂酶A2(Lp-PLA2)等血管病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HOMA-IR、BMI、WHR、PWV、Lp-PLA2均降低(P<0.05),RHI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HbA1c、HOMA-IR、BMI、W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RHI水平较高(P<0.05),PWV和Lp-PLA2水平较低(P<0.05)。结论 黄连荷叶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肥胖型T2DM湿热中阻证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弹性功能,疗效较好。

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肠道屏障功能变化

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屏障功能与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60例脑胶质瘤术后无感染患者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状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比较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粪便球杆比、DAO及Diagnostic biomarkerD-乳酸水平。结果 感染组肠道菌群失调率(58.33%),高于非感染组(21.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菌落计数低于非感染组,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计数高于Erdafitinib非感染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组粪便球杆比(0.72±0.35)、血DAOselleck NMR(3.12±1.49) mg/L、D-乳酸(5.72±2.26) mg/L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中重度感染患者粪便球杆比、血DAO、D-乳酸水平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肺部感染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表现出肠道粪便球杆比及血DAO、D-乳酸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目的 针对结肠癌合并肠梗selleck NMR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普外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开展传统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疼痛情况、生活质量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Mass media campaigns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长以及留院时长也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疼痛情况在手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VAS以及V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在手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身体状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Compound C分子式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1.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能提升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提高手术效果,缓解疼痛情况,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378例,根据血清FGF21水平分为低FGF21组(<298 ng/mL)、中FGF21组(298?419 ng/mL)和高FGF21组(>419 ng/mL),每组126例。分析2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与体重指数(BMI)、T2DM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 (TG)、空腹血清C肽(FCP)、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胰岛素抵抗AZD6738 IC50指数(HOMA-IR)、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以及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此网站膜病变(DR)的相关性,预测血清FGF21水平对DN和DR的诊断价值。结果:低、中、高FGF21组患者BMI、T2DM病程、HbAlc、TG、FCP、UACR、HOMA-IR、CWatson for OncologyRP,以及DN和DR患病率依次增加,HDL-C和eGF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21水平与BMI、T2DM病程、HbAlc、TG、FCP、UACR、HOMA-IR、CRP均呈明显正相关,与HDL-C、eGFR均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FGF21水平增加,DN高分期和DR高分级比例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病程、HbAlc、TG、UACR、FGF21均是导致DN和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则是DN和DR发生的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GF21水平诊断DN和D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0.89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56.51、450.00 ng/mL,灵敏度分别为83.1%、84.1%,特异度分别为95.3%、95.2%。结论:DN和DR患者血清FGF21水平均升高,血清FGF21水平是DN和DR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二者的发病和进展,有望作为潜在的生物学诊断指标。

辣椒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辣椒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辣椒素对前列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辣self medication椒素干预对PC-3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影响;细胞划痕法观察不同浓度(1、5、10/腺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辣椒素Raf抑制剂干预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相关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辣椒素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活力(P<0.05),显微镜下观察到辣椒素干预可显著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存活数量及细胞活力(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10μmol/L辣椒素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降及划痕愈合率显著降低(P<0.05);Hoechest染色实验结果显示,辣椒素各组前列腺癌细胞,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现象增加,细胞凋亡增多;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辣椒素可显著下调PC-3细胞Cyclin D1、PCwww.selleck.cn/products/d-lin-mc3-dmaNA、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P21、Bax、E-cadherin、ZO-1蛋白表达(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辣椒素干预后前列腺癌细胞Bax m 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 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辣椒素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康艾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CapeOX)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Cobimetinib抑制剂(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Cape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CapeOX化疗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LR、RDW、NLR水平,毒副反应及随访2年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9.1%(27/55)比27.3%(15/55)、81.8%(45/55)比63.6%(3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PLR、RDWNSC 127716使用方法、NL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PLplant-food bioactive compoundsR、RDW、NL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7%(7/55)比43.6%(2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2年后生存质量稳定率及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CapeOX化疗方案治疗结肠癌患者可改善临床效果,降低PLR、NLR、RDW水平,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去甲泽拉木醛对结直肠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采用体内外实验探讨去甲泽拉木醛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去甲泽拉木醛1、2、5μmol/L处理结肠癌细胞株HCT15和HCT116,分别处理0 h、24 h、48 h、72 h、96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与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去甲泽拉木醛5μmol/L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的表达。体内试验:建立结直肠癌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甲泽拉木醛50 mg/kg组。连Barasertib MW续给药12 d后,计算肿瘤体积及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中Ki67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去甲泽拉木醛1、2、5μmol/L组使HCT15和HCT116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呈现浓Tezacaftor纯度度依赖性。去甲泽拉木醛5μmextrusion 3D bioprintingol/L处理结肠癌细胞72 h后,EDU标记的阳性率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体外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周期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周期G0/G1期显著增加,S期显著降低,且周期相关蛋白CDK2和Cyclin E1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荷瘤小鼠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去甲泽拉木醛50 mg/kg组的移植瘤体积与体质量显著减小,肿瘤中Ki67阳性率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去甲泽拉木醛在体内外均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分娩足月单胎小于胎龄儿(SGA)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足月SGA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单胎妊娠且分娩孕周在37~41周的孕妇10 4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的新生儿体重及孕周分布,将纳入对象分为SGA组(n=455)与非SGA组(n=10 017)。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相关指标,BMS-907351包括一般情况[年龄、孕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合并症/并发症及新生儿性别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SGA发生的相关因素Medical evaluation。结果 纳入研究的10 472例孕妇中,分娩SGA共455例,SGA发生率为4.3%。SGA组中孕前体重偏低、孕期增重过少、首次分娩、新生儿女婴、脐带异常的比率显著高于非SGA组(P<0.001);合并糖尿病、IVF-ET助孕比率显著低于非SGA组(P<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合并高血压疾病和前置胎盘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体重偏低(OR=2.029)、孕期增重过少(OR=1.645)、首次分娩(OR=1.653)、新生儿女婴(OR=2.075)、脐带异常RepSox半抑制浓度(OR=1.674)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而合并糖尿病和IVF-ET助孕者SGA发生率相对较低(OR<1,P<0.05)。结论 孕前体重偏低、孕期增重过少、首次分娩、新生儿女婴及脐带异常是足月单胎SGA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孕期监测和营养管理对减少足月SGA的发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