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扶正抗癌Ⅱ方联合自血穴注治疗晚期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晚期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给予扶正抗癌Ⅱ方联合自血穴注治疗)、扶正抗癌组(30例,给予扶正抗癌Ⅱ方治疗)和空白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各组均治疗8周。对比治疗前后各组的疲劳程度(采用Piper疲乏自评量表评定)、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白介素-6(IL-6)水平、T细胞亚群、血清皮质醇水平、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扶正抗癌组的疲劳程度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扶正抗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扶正抗癌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且联合治疗组优于扶正抗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扶正抗癌组的IL-6及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扶正抗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及扶正抗癌组的CD3~+、CD4~+、CD4~+/tumor biologyCD8~+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联合治疗组高于扶正抗癌组,而CD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且联合治疗组低于CHIR-99021扶正抗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Ⅱ方联合自血穴注治疗晚期肺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效果较好,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值得Tezacaftor molecular weight推广。
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学研究——以抗肿瘤用药为例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证据整合与价值判断的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rHTA)方法学。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卫生技术评估(HTA)、多准则决策分此网站析(MCDA)进行研究,以抗肿瘤用药为抓手,初步形成基于我国国情的r HTA方法;再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抗肿selleckchem MK-2206瘤药物rHTA方法进行论证;最后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为例初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所构建的rHTA方法结合了HTA和MCDA的理论与原则:应用HTA收集与整合文献证据和真实世界证据,同时运用MCDA由多个利益相关方从不同角度对可获取的药物信息进行价值测量,建立药物rHTA的操作流程、价值评估的维度和指标、评分系统,并经治疗medical health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结论 建立了一套基于HTA与MCDA的药物rHTA方法学,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与证据的整合,在短时间内为决策者提供循证决策支持。
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学研究——以抗肿瘤用药为例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证据整合与价值判断的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rHTA)方法学。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卫生技术评估(HTA)、多准则决策分此网站析(MCDA)进行研究,以抗肿瘤用药为抓手,初步形成基于我国国情的r HTA方法;再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抗肿selleckchem MK-2206瘤药物rHTA方法进行论证;最后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为例初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 所构建的rHTA方法结合了HTA和MCDA的理论与原则:应用HTA收集与整合文献证据和真实世界证据,同时运用MCDA由多个利益相关方从不同角度对可获取的药物信息进行价值测量,建立药物rHTA的操作流程、价值评估的维度和指标、评分系统,并经治疗medical health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结论 建立了一套基于HTA与MCDA的药物rHTA方法学,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收集与证据的整合,在短时间内为决策者提供循证决策支持。
穿心莲内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体内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在体内外对口腔获悉更多鳞状细胞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穿心莲内酯浓度梯度处理CAL-27细胞,CCK8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更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RT-PCR检测PCNA和P21表达水平,Hoechst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检测caspase-9、caspase-3、cleavedPARP、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皮下注射裸鼠建立移植瘤裸鼠模型,检测肿瘤重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caspase-3和Vimentin表达水平。结果与0μmol/L穿心莲内酯组比较,15μmol/L和30μmol/L穿心莲内酯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PCNAmRNA表达水平下调,P2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50mg/kg和100mg/kg穿心莲内酯组肿瘤重量明显下降(P<0.05Oral bioaccessibility),caspase-3细胞阳性率显著增多,Ki67和Vimentin细胞阳性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在体内外均能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
肌肉减少症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性放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肌肉减少症与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进行根治性放疗的13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后的CT图像测量第3腰椎水平处的肌肉横截面积。根据放疗前骨骼肌指数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n=56)和非肌肉减少症组(n=78)。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在根治性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3.57%(30/56MRTX1133 NMR)、71.79%(56/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 P=0.030)。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64%(53/56)、91.03%(71/7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 P=0.651)。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7.86%(38/56)、47.44%(3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 P=0.019)。至随访结束, 134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73.1%、55.2%。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4个月、26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 P=0.002);两组selleckchem CL13900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7个月、18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 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 cT分期(HR=2.45, 95%CI为1.26~4.74, P=0.008)、cN分期(HR=1.63, 95%CI为1.06~2.50, P=0.027)、cTNM分期(HR=2.04, 95%CI为1.28~3.27, P=0.003)、体质量指数(BMI)(HR=2.23, 95%CI为1.01~4.90, P=0.046)、放疗前肌肉减少症(HR=2.45, 95%CI为1.27~4.72, P=0.007)和化疗(HR=0.30, 95%CI为0.11~0.83, P=0.020)是患者OS的预后影响因素;cT分期(HR=2.27, 95%CI为1.18~4.39, P=0.015)、cN分期(HR=1.61, 95%CI为1.04~2.47, P=0.030)、cTNM分期(HR=1.90, 95%CI为1.19~3.02, P=0.007)、BMI(HR=1.98, 95%CI为1.06~3.79, P=0.032)、放疗前肌肉减少症(HR=1.79, 95%CI为1.06~3.04, P=0.031)和不良反应(HR=0.60, 95%CIphotobiomodulation (PBM)为0.38~0.97, P=0.037)是患者PFS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 放疗前肌肉减少症(HR=1.91, 95%CI为1.22~3.00, P=0.005)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BMI(HR=1.80, 95%CI为1.03~3.15, P=0.039)和放疗前肌肉减少症(HR=2.00, 95%CI为1.27~3.14, P=0.003)是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放疗前的肌肉减少症是接受根治性放疗老年食管癌患者评价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发生肌肉减少症的患者从治疗中获益小。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更多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r/r B-ALL患儿行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资料,分别以复发、死亡为终点事件,评估CAR-T细胞治疗r/r 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共32例r/r B-ALL患儿接受CAR-T细胞治疗,中位年龄7.5(2-17.5)岁。32例患儿共回输CAR-T细胞40次,回输中位CAR-T细胞总PI3K/Akt/mTOR抑制剂量0.9×107/kg(患儿体重)。结果显示,2例患儿在评估前死亡,其余30例患儿3、6、9个月RFS分别为(96.3±3.6)%、(81.4±8.6)%和(65.3±12.5)%;3、6、9个月OS均为100%,12个月OS(94.7±5.1)%,24个月OS(76±12.8)%。回输前骨髓肿瘤负荷≥36%、CAR-T细胞回输2周内铁蛋白峰值≥2 500 ng/ml与复发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CAR-T治疗相关脑病综合征(CRES),26例在CAR-T细胞回输1周内出现CRS反应,12例出现CRES反应。18例给予托珠单抗静滴,其中12例联合糖皮质激素,CRS反应及CRES反应经治Recidiva bioquímica疗后大多1周内缓解。激素使用剂量与患儿持续缓解时间相关,甲泼尼龙累积剂量≥8 mg/kg预后不佳。结论:CAR-T细胞治疗儿童r/r B-ALL有效且安全,CRS及CRES反应经治疗后均可缓解;回输前骨髓肿瘤负荷≥36%、回输后甲泼尼龙累积剂量≥8 mg/kg预后不佳;回输后两周内铁蛋白峰值≥2 500 ng/ml与疾病复发相关,且为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Ganky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研究癌症基因Ganky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IDC和癌前病变组织石蜡标本105例,其中IDC组织石蜡标本65例,癌前病变组织石蜡标本40例,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非肿瘤病变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5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病理标本中Gankyrin表达的差异,分析IDC组织病理标本中Gankyrin表达NSC 119875 molecular weight与疾病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IDC中的表达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在癌Neurological infection前病变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病人中,有淋巴结转移者Gankyrin表达阳性率(94.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内瘤栓者Gankyrin表达阳性率(91更多.7%)高于无脉管内瘤栓者(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阳性表达者3年无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FS)为24.49%,阴性表达者为3年DFS为60.00%,Gankyrin表达阳性病人与阴性表达者3年D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Gankyrin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癌症基因Gankyrin在IDC、癌前病变组织中多为高表达,Gankyrin表达与IDC疾病的预后有关。
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病因概率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病因概率的计算方法, 为我国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的病因判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日本原爆幸存者拟合得到的男性乳腺癌超额相对危险(ERR)模型与美国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VII提供的女性乳腺癌超额绝对危险(EAR)模型两种方法, 对既往1例被诊断为男性乳腺癌病例pyrimidine biosynthesis进行乳腺剂量及其病因概率的计算。结果通过男性乳腺癌ERR模型计算病因概率(PC)均值为94.6%, 95%PC上限为98.3%。女性乳腺癌EAR模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基线, PC均值为70.3%, 95%PC上限为153.3%, 而采用男性乳腺癌发病率基线则PC均值为99.2%。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均可判定该男性所患乳腺癌是由职业性放射性暴露所致。结论采用女性乳腺癌EAR模型和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基线计算95%PC上限高于男性乳腺癌ERR模型, 但对于女LXH254化学结构性乳腺癌EAR模型估算病因概率的不确定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同时建议将职业放射工作人员男性乳腺癌列入我国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 对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名单补充完善,MLN8237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以满足潜在的索赔需求。
吡非尼酮下调IRF4抑制M2型巨噬细胞活化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机制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LF)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动物放射研究平台对C57BL/6小鼠进行单次50 Gy X线的全胸照射, 用药组小鼠于照射前2 h灌胃给予300 mg/kg PFD, 此后每天灌胃一次直至150 d处死小鼠并提取肺组织, 肺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 role in oncology care(qPCR)和蛋白质印迹selleck HPLC法(WB)检测。巨噬细胞经PFD处理后, 用白介素-4和白介素-13刺激, 使其向M2型极化, 采用qPCR、WB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相关检测。结果 PFD能显著抑制由X线诱导的肺内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组织纤维化形成, 降低M2型巨噬Tamoxifen化学结构细胞表型标记物的表达。细胞实验也证实, PFD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表现为精氨酸酶-1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3表达的降低, 这个过程主要与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下调有关。结论 PFD通过下调IRF4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对RILF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纳米药物调控巨噬细胞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在维HIV-1 infection持机体稳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之一, 通常被称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 其在CHIR-99021采购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研究表明,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可实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等, 但其治疗药物往往存在缺乏靶向性、溶解度较差、www.selleck.cn/products/liraglutide生物利用度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本文在介绍巨噬细胞与肿瘤治疗相关背景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结构丰富、功能多样, 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巨噬细胞功能, 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将分别从靶向清除TAMs、重极化TAMs、促进TAMs吞噬, 以及联合调控TAMs功能等方面, 综述近年来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调控策略及典型例子, 同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