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151a-3p及Notch2在结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背景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被诊断为结肠癌,探究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及治疗方法是其治疗关键. RNA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Notch2表达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可能在肿瘤抑制中发挥作用.目的探究微小RNA-151a-3p(miR-151a-3p)及Notch2在结肠癌(colonic cancer, CC)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Panobinostat抑制剂义.方法选取2018-01/2020-06我院92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取术中切除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癌边缘>2.0cm,且病理结果显示无癌细胞)标本,检测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分析癌组织中miR-151a-3p与Notch2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此网站、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分析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与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癌组织中miR-151a-Navitoclax分子量3p表达量与Notch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P <0.001);随着CC患者肿瘤分期和浸润深度增加、分化程度降低、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与CC患者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iR-151a-3p、Notch2蛋白在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其过表达可参与了结肠癌疾病的发生发展.

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止血带相关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下止血带相关高血压(tourniquet-related hypertension,TIH)的影响。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行膝关节镜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L组在诱导插ABT 199喉罩后给予利多卡因负荷量1.0 mg/kg,持续泵注15 min,之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给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泵注处理。观察www.selleck.cn/products/LBH-589.html入室(T0)、诱导后5 min(T1)、止血带充气时(T2)、充气30 min(T3)、充气45 min(T4)、充气60 min(T5)、放气前(T6)、放气后20 min(T7)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记录术中TIH及降压药使用情况;记录术后1、3、6、24、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lae,VAS)评分,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检测的血流动力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3、T4、T5、T6时,L组的血压比C组低(P <0.05)。T4、T5时,L组心率比C组低(P <0.05)。T3、T4时,L组TIH发生率比C组低(P=0.008,P=0.011)。与C组相比,L组术后1、3、6 h时静息时VAS评分低(P=0.023,P=0.02MK-1775 MW5,P=0.03),其他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止血带的膝关节镜手术中,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TIH的发生。

陕西地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至2019年肾病科住院且肾脏病理明确的CKD患者3173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蛋白尿、血尿及CKD的危险因素。结果 男性患者BMI、SBP、DBP、BUN、TG、BUA、eGFR、蛋白尿患者比例及在陕北和陕南的分布均高于女Selleck E7080性患者,女性患者血尿及肾功能下降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差异Selleck R42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37.42%),膜性肾病(MN,29.56%)。继发性肾脏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25.74%)最常见,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N,22.78%),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LE,18.96%)。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遗传肾脏病史和慢性肾炎家族史可能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群体是血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为蛋白尿的独立Ipatasertib半抑制浓度危险因素。结论 陕西地区肾脏疾病以原发性肾脏疾病多见,其中IgA肾病(IgAN)和膜性肾病(MN)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继发性肾脏疾病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和糖尿病肾病(DN)多见;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有遗传肾脏病史和家族肾脏病史的患者应定期体检,提早干预,以延缓和控制CKD病情。

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单胎)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出生后2BMN 6734 h内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水平,应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极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9.88±4.48)μg/L;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适宜者占比分别为62.0%、35.0%、3.0%、0。单ABT-199试剂因素分析显示,出LY2835219小鼠生季节(χ~2=39.935,P<0.01)、母亲年龄(F=26.322,P<0.01)、妊娠期高血压(χ~2=16.582,P<0.01)、胎膜早破(χ~2=11.623,P<0.01)与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β=-0.448,P<0.01)是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极早产儿出生时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半数以上为严重缺乏。妊娠期高血压是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因素。

ZIC5及KLF5在结肠癌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小脑锌指结构5(ZIC5)和Krüppel样因子5(KLF5)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北京市石景山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ZIC5及KLF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获悉更多结直肠癌组织ZIC5及KLF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R428生产商blot法检测结果均显示结直肠癌组织E7080 IC50ZIC5和KLF5阳性表达率和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ZIC5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KLF5表达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ZIC5和KLF5蛋白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DFS和OS均明显长于阳性患者(P<0.05)。结论: ZIC5和KLF5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相关且能提示不良预后。

益元起痿丸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机制

目的观察益元起痿丸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mellitusinducederectiledysfunction,DME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环磷酸鸟苷(cyclicguanosinemonophosphate,cGMP)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55只2~3月龄清洁级、健康SD雄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DMED大鼠模型,另取10只2~3月龄清洁级、健康SD雄鼠记为对照组;建模成功后随机分组。西地那非组予以西地那非5mg·kg~(-1)灌胃,益元起痿丸低、中、高剂量组予以灌胃1.5、3.0、6.0g·kg~(-1)益气起痿丸灌胃,模型组与对照组均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各1mL·100g~(-1),每天1次,共2个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阴茎海绵窦内压(intracavernouspressure,ICP),阴茎海绵体组织NO、cGMP含量及神经源型一氧化氮氧合酶(neurogenicnitricoxidesynthase,nNOS)、总一氧化氮氧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Alpelisib半抑制浓度低,5型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type5,PDE5)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ibonucleicacid寻找更多,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地确认细节那非组、益元起痿丸低、中、高剂量组ICP,阴茎海绵体组织NO、cGMP含量及nNOS、NOS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DE5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益元起痿丸中剂量组与西地那非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益元起痿丸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阴茎海绵体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均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有严重病理改变,西地那非组、益元起痿丸各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改善,且益元起痿丸高剂量组病理改变更轻更佳。结论益元起痿丸可以改善DMED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减轻阴茎海绵体病理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NOS、NOS表达,抑制PDE5表达,激活NO-cGMP信号通路有关。

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及炎症反应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及炎症反应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意义,为防治该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更多(3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6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另回顾性分析120例同期进行正常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参照组。对比4组研究对象入MK-1775细胞培养院后的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参照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显著缩短,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PT、APTT与IL-6、TNF-α、CRP、VWF均呈负相关,D-D、FIB与IL-6、TNF-α、CRP、Panobinostat细胞培养VWF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及炎症反应指标异常,且各指标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监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定、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病情,以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保障母婴安全健康。

改良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治疗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胃肠吻合口位置的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治疗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的效果。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1个月联合低剂量(35 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诱导肥胖合并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实施的手术分为改良BPD/DS(modified BPD/DS,MBPD/DS)、BPD/DS、袖状胃切除术(slE7080采购eeve gastrectomy,SG)及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每组随机选8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观察,重点比较M-BPD/DS与BPD/DS组术后减重、降糖、营养及食管炎指标。结果 (1) MBPD/DS组和BPD/DS组术后1~4个月大鼠体质量和进食量(除外第4个月)均明显低于SO组(P<0.05),但发现M-BPD/DS组在术后第1个月时进食量高于BPD/DS组(P<0.05)。(2) M-BPD/DS组和BPD/DS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SG组(P<0.05)和SO组(P<0.05)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这2组间比较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抵抗试验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这3个指标在术后第1和4个月时M-BPD/DS组、BPD/DS组及SG组均明显低于SO组(P<0.05)且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未发现MBPD/DS组和BPD/D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发现M-BPD/DS组和BPD/DS组的ITT指标值在术后第4个月时高于术后第1个月(P<0.05)。(4) M-BPD/DS组、BPD/DS组及SG组胰高获悉更多血糖素样肽-1指标值术后第1和4个月时均明显高于SO组(P<0.05)而胰岛素指标值均明显低于SO组(P<0.05),并且术后第1、4个月时胰高血糖素样肽-1指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而胰岛素指标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这2个指标在MBPD/DS组和BPD/D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BPD/DS组和BPD/DS组术后第1和4个月时(除外术后第1个月时钙指标)白蛋白、钙、铁均明显低于SG组(P<0.05)和SO组(P<0.05)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6) M-BPD/DS组食管鳞状上皮厚度和乳头伸长率明显低于BPD/DS组及SG组(PSelleckchem Y-27632<0.05),而前者与SG组比较接近(P>0.05)但明显高于SO组(P<0.05)。结论 胃肠吻合口移至幽门以上简化了手术操作的同时不影响BPD/DS的减重降糖效果,且可能对食管具有保护作用。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以非创伤性检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2021年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Axl抑制剂医院明确诊断的41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91例)和未出血组(323例),再将未出血组按照胃镜下静脉曲张程度分为高出血风险组(107例)和低出血风险组(216例)。收集患者的生化学指标、胃镜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凝血酶原活性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Ne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HE是肝硬化患者Navitoclax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保护因素,Neu则是危险因素(P<0.05)。高LY2835219溶解度出血风险组与低出血风险组AFP、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Neu、降钙素原(PCT);(3)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以上因素均不是胃镜下出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CHE降低为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梗阻型结肠占位用螺旋CT多层仿真内窥镜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梗阻型结肠占位用螺旋CT多层仿真内窥镜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梗阻型结肠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多层仿真内窥镜检查,分析螺旋CT多层仿真内窥镜在梗阻型结肠占位诊断中的价值。结果:70例梗阻型结肠占位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是Y-27632浓度癌性梗阻数量为30例,结肠扭转数量为15例,结肠血吸虫病数量为14例,急性假性肠梗阻数量为7例,结肠外肿瘤压迫数量为2例,肠粘连所致肠梗阻数量为2例。经过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癌性梗阻为29例,结肠扭转为14例,结肠血吸虫病为12例,急性假性肠梗阻为6例,结肠外肿瘤压迫为2例,肠粘连所致肠梗阻为1例共计64例,诊断符合率为91.43%。结论:螺旋CT多层Navitoclax供应商仿真内窥镜用于梗阻型结肠占位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应用E7080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