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探讨~(18)MK-1775体外F-FDG PET/CT多模态影像特征及代谢参数与非Selleckchem Y-27632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筛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筛选肿瘤相关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已取得明确病理结果、EGFR及PD-L1检查结果的NSCLC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PET/CT形态学特征和代谢参数在EGFR突变组与野生组之间及PD-L1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然后开展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以检验各变量与EGFR突变状态及PD-L1蛋白表达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GFR野生型患者MTV值(P=0.01)和TLG值(P=0.00)均显著高于突变型患者,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吸烟史(P=0.00)和MTV(P=0.00)是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风险因素。PD-L1阳性表达率在Ⅲ/Ⅳ期组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1),但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SUVmax、MTV、TLG、LDH及CEA组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发现,仅分期与PD-L1阳性表达率相关(P=0.01)。结论:PET/CT代谢参数MTV、年龄和吸烟史均是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风险因素,有望为临床筛选靶Panobinostat半抑制浓度向治疗受益人群提供客观依据;而PET/CT代谢参数在预测PD-L1蛋白表达状态方面显著性欠佳,有待大数据进一步验证。
清热解毒中药调节炎症反应对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身体健康,其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持续增高。针对心血管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未满足临床需要。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相关机制存在共性特征,如心血管疾病中表达C-C趋化因子受体2(C-C motif chemokine reSelleckchem Alpelisibceptor 2,CCR2)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并促进炎症反应,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的过度激活导致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中医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机与治法也有了新的认识与发寻找更多展,心系疾病热毒学说和清热解毒治法逐渐受到关注,黄连解毒汤、四妙勇安汤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药理研究也逐渐增加。该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炎症反应机制的共性特点,探讨不同心血管疾病采用清热解毒法调节炎症、异病同治的MK-1775 NMR预防和治疗的意义,为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